VideoScribe教程 vs手绘文字教程 ·

《手绘视频微课的教学语言特征探析三》之手绘微课教学的语言特征

前文《手绘视频微课的教学语言特征探析之手绘微课教学语言分类 》介绍了手绘微课教学语言的两个类别: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即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讲述手绘微课教学的语言特征。

     手绘微课教学语言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语言,以及主流模式的微课教学的语言特点,有其自身独特性。下文将从无声语言和有声语言两方面探究手绘微课语言的个性特征。

  (一)无声语言的语言特征

  1.简洁性

历来关于传统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研究认为教学语言要“约而达”,即简明扼要,能使人通之。关于微课语言的研究中也提出要“课微则言微”,意指微课教师语言要言简意赅,微中见著。而通过观察各个视频网站优秀的手绘微课视频(一般指播放、评论、点赞量大的热门视频),发现其教学语言无论是无声的视频文字还是有声的语音讲解,同样具有简约意达的特征,但相比于一般微课教学语言在无声语言上要更为简洁。其简洁性往往出于两方面原因:1、为了展示手绘效果的而力求简洁。2、为图文能高效结合而力求简洁.。

  (1)突出手绘效果的简洁性

     手绘微课的新颖之处在于素材的绘制及其所展现的效果——即展示文字的手写效果和图片的手绘效果。手绘效果指文字元素手绘形式的仿真度或者说细致程度,每个手绘微课视频对手绘效果的展现程度都不同,或一带而过或细致展现。有的作者为了展现文字细致到一笔一划写出的书写效果,会放慢书写速度,如若文字字数、内容量大,则会拖慢文字语言节奏感以及破坏和有声语言结合的和谐性,也会加长微课时长。因此这类作者会力求文字的简洁,以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完整的信息,唯此才能够在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增加手绘视频微课的手绘形式的新颖感,最大程度展现手绘效果,吸引观众眼球。

     例如,在手绘微课视频《趣味手绘微课-男人与女人—— man and woman》为追求手绘效果而使文字尽量简洁。视频中用man、mano(罗马文中手的意思)、“手”、“经营管理”、“manager(经理)”、“lamando(凌度大众汽车)”、woman、weave(编织)等数个单词、词语或者短语就表达了约800字数语音讲解中关于man和woman这两个单词的起源,以及通过词根+联想的方法记忆与这两个单词拼写相似的单词等内容。而这些文字的手绘效果是相当明显的:文字放大手绘、文字选择两种字体手绘、有的字体空心有的字体实心、一个单词中用不同颜色来拼写字母、文字的变形、文字的颜色不同等等。类似的手绘微课视频还有《正能量:“叶子警官”漫说毒品防范——手绘微视频》《如何提高你的情商》等。

  (2)图文高效结合的简洁性

图文高效结合的简洁性指的是用最简洁的图文元素表达完整的内容。图文是手绘微课视频中两大要素,手绘微课中的教学内容是以手绘动画图文方式逐一呈现在视频中的,除了文字,图片是学生在视频中唯一直观看到的元素,本文虽不对手绘微课的图片运用艺术探究,但需要探究手绘微课中图文结合的关系。通过观察大量优秀手绘微课视频,叶小川发现这些视频中图文元素基本上本着图片为主,文字为简的关系和原则,力求于文字简洁。即能用图片表达出含义就用图片表达,避免用文字表达或用文字重复表达。譬如表达英文的”i love you”,将love换成一个红色的心形图片的形式就好过直接表达”i love you”或是”i love you”再配上心形图片的形式。

例如,在《我们都是纳税人》这手绘微课中,教师需要说明商品价格、税费、个人收入、税率等各种复杂的数据关系,如果用大段的文字讲解就会显得内容复杂枯燥。而作者巧妙运用切蛋糕、分月饼、裁衣服等图片,以图示化的比喻的方式来形象地说明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并且使用坐飞机、拆房子、叠积木等图片来展现数据的增减的过程,使人看得兴致盎然,学得轻松愉快。这段讲授中文字元素极致简化,只有数据的数值、商品的名称、表格的标题以及作者讲解这种关系理论时重点的词语句子等等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由此可见,以图示化比喻的手法在处理数字类、关系类的教学内容时非常有用,使教学内容表达得形象有趣,易于理解。类似的手绘微课还有《来画:天气干冷和湿冷》、《来画:天气空气湿度》、《来画:七夕教育片》等来画网站知识性手绘微课视频。

相反有些手绘微课视频中的文字部分即作者的讲解语录,而作者的讲解即是对这些文字内容的简单复述,或是只有文字讲解,没有语音讲解。这样的设计使有大量的信息冗余,使学生很难过滤讲解内容中重要的的信息,实在令人生厌。

例如,这条手绘微课视频《支付宝生活圈将引爆社交大战,四步解构支付宝社交化》是“华外支付宝支商学院”对其代理成员的授课视频中的一节。内容固然不错,但自始而终呈现近乎满屏的文字讲解,不辅以语音解说,就像把几千上万字的讲课语录搬到视频中似的,而视频中的图片与文字内容关系并不大,甚至两者毫无关联,整个视频看下来仿佛是在看插画文章一般,并且文字量大也导致视频时长过长,影响教学效果。类似的微课视频还有《支付宝VS微信之支付宝推生活圈,秒杀朋友圈》、《支付宝生活圈玩场景化PK微信朋友圈》等等与支付宝相关的电商类手绘微课视频。这类手绘微课视频轻于视频无声教学语言的简洁性,作者急于求成导致制作粗糙,我们应引以为戒。

因此手绘微课教师应本着无声语言简洁性的原则创作手绘微课视频,使无声语言发挥简化讲解言语、突出语音讲解中强调的重要字词句、提炼教学内容提纲和板书、强调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等方面的作用,做到文字的呈现“约而达”、“微而藏”。无论你的文字有多么优美生动,富有吸引力,不建议用大段的文字去堆砌,而是尽量以图为中心,以图示法表情达意。须知道如果学生花大部分时间去看你视频绘制大段的文字,还不如直接看教材。

  2.节奏性

课堂教学以及微课教学语言艺术要求教学语言要有节奏感,要疏密相间、快慢适宜、有板有眼、长短结合、张弛有度。教师可通过句式的选择、语速的快慢、话语的停连来把握语言的节奏感。同样,手绘微课教学语言也要具有节奏感。手绘微课教学语言的节奏感包括无声和有声两类。叶小川观察大量优秀的手绘微课发现,在节奏感要求方面,有声部分相比于课堂教学语言并无太大区别,而无声部分同其他类的微课视频无声部分相比有其共性和特性。共性在于无声部分与有声部分具有相关性,即每部分文字内容都会有与之对应的语音讲解,与语音讲解无关的文字内容不存在。并且无声和有声之间具有亦步亦趋性,即文字内容可先呈现出来,再开始讲解或可以在讲解过程中呈现,也可以在讲解结束后再呈现,因此无声部分的节奏感受有声部分的节奏感影响。而独特性是基于手绘形式的基础上才具有的(手绘视频文字的呈现形式除手绘形式外还有其它呈现形式)。在手绘形式下,无声部分的节奏感就不仅受有声部分的影响,还受自身的影响。无声部分节奏感是指文字内容展现的速度、停连、字数要合理。“速度”的合理指文字展示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文字展示过快会使学生来不及消化,学生没有思考空间和回味余地,展示过慢则是浪费时间拖慢授课的进度,降低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兴奋度,“停连”的合理指每部分内容之间的停留时间不长不短,使学生有足够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而“字数”是指视频中每个场景内容文字数量以及每句话(注:叶小川所指的每句话包括一句话中逗号隔开的每部分内容)的字数不多不少,字数过多过少都会影响语言的节奏感。由于无声部分“停连”受有声部分的影响,无法进行探究其规律性,因而叶小川主要从“速度”和“字数”两方面的节奏感。

  (1)“速度”上的节奏性

     对于探究“速度”上的节奏性,叶小川曾打算采取两种研究方法。一是搜集20条优秀的手绘微课视频中,从每条视频随机选择5个手绘形式的场景或句子。一共选择100个,通过秒表计算每个场景或句子中平均每个字的手绘时间。二是在4个手绘视频微课q群里发起群投票,调查群里微课教师在制作视频中设置的文字呈现速度。但由于主观性太强,且群里参与投票的人数太少,因此放弃q群投票的方式。

     于是,叶小川搜集“灯塔联盟”、“手绘视频中国论坛”、“来画手绘视频优酷自频道”、“小林课堂论坛”以及“华外支付宝支商学院”等手绘视频自媒体网站中推荐优秀手绘微课视频,以及视频网站中热门的手绘微课视频当中100个场景或句子,“速度”以秒/字为单位,计算它们文字呈现的速度。下表是统计的结果。

优秀手绘微课视频文字手绘速度统计表:    

 0~0.5秒/0.5~1.0秒/1.0~1.5秒/1.5~2.0秒/
视频网站723263
自媒体网站111785

由上表可知0.5~1.0秒/字以及1.0~1.5秒/字数量最多,通过对这两范围内的每个场景和句子所对应的的微课内容进行随机抽样20条进行分析,发现手绘速度慢的大多是为了突出文字的手绘效果,文字内容并不多。而速度快的在这方面并不多。由于不同程度手绘效果的文字在手绘速度上区分过于细化,不好区分,因此不对手绘效果的程度对文字手绘速度的影响进行探究。因此无论速度快慢,文字手绘最佳速度在1秒/字左右。

  (2)“字数”上的节奏性

对于“字数”上的节奏性探究,叶小川也曾随机抽样100个场景,统计100个场景的总字数和场景中每句话的字数,但搜集到40多个发现每个场景字数和每句话字数各不一样,基本上字数10~100都有,显得样本基数过小,增大样本就会增加太多工作量。因此,叶小川选择群投票的探究方法。

     于是,叶小川在“手绘微课”、“VS协会”、“手绘视频自习室1”、“小林课堂の手绘视频Ⅱ”这4个主要学习手绘微课的Q群内发起了群投票并拜托了群里微课教师帮忙投票。投票主题是:“手绘微课中每个场景的字数应该多少合适?每句话的字数多少合适?”。为期3天,一共有60位微课教师参与投票。投票结果如下:

由投票结果可知,有46人选择了“场景字数20~50,每句话字数10左右”的选项。

因此综合探究的结果,我们可知手绘微课中场景字数控制在50以内,而每句话字数在10左右,文字展现速度在1秒/字左右,才能使的文字内容的节奏感较好。

  3.无声和有声语言结合的高效和谐

    “和谐”即文字和音讲解之间要有相关性和亦步亦趋性,而“高效”指文字内容上的简洁。通过观察优秀手绘微课发现,在无声语言和有声语言结合的过程中,作者本着有声语言为主的原则。能用自己语音讲解的就不在视频中用文字元素堆砌,而文字内容是用来简化讲解言语、突出语音讲解中强调的重要字词句、提炼教学内容提纲和板书、强调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的。而有些手绘微课譬如“华外支付宝支商学院”的系列手绘微课视频,用画面呈现大量的文字信息,解说则是对照画面上的文字进行简单复述,甚至图文无关。这样的设计使得大量的信息冗余,令人生厌。

  (二)有声语言的语言特征

手绘微课有声教学语言指微课视频中教师非课堂形式下授课的语音讲解以及为讲解而配的字幕,也指课堂教学与手绘微课相结合时教师的讲解话语。手绘微课被用于非课堂形式的网络教学时,通过观察优秀的手绘微课视频发现,手绘微课的有声教学语言具有单向一次不变性、规范性、学生称谓个性化。

  1.单向性、一次性、不变性   

     手绘微课教学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师生间面对面的教学模式, 它也区别于基于网络的如“沪江网校”或是慕课等远程视屏实时性在线教学模式,它属于非直接性非实时性的微课教学模式。教学的直接性是指师生双方面对面地通过声音媒介来传达和理解信息,教师要在“课堂之内,学生面前”完成教学,即传统的课堂教学,而实时性虽不求面对面,但要求不同地区的师生同一时间共同完成教学。手绘微课视频是教师制作好后再播放给学生观看。师生双方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完成教学因而不具有直接性和实时性。由于不具备直接性实时性,微课教师在教学中基本属于唱“独角戏”的角色,手绘微课教学是由“教师讲,学生听”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完成的,教师无法得到学生对教师传递过来的信息反馈,因此其教学语言具有单向性。并且由于得不到反馈,教师授课中无法与学生积极互动,无法根据对象选择特定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无法用提问来引导学生。反应了其教学语言缺乏师生互动性;教师授课中无法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临场反应来做出调整,补充讲解或是或是更换方法讲解,因此其教学语言具有一次性。反应了教学语言缺乏即兴调整性;教师授课中由于和学生不相识,师生间基本不存在共知因素和默契,不像课堂教学语言那般具有语义的跳脱、话题的转换、句子的省略、重复等灵活多变的特点,因此其教学语言具有不变性,反应了教学语言缺乏灵活多变性。因此手绘微课教学不具备传统课堂教学或是网课慕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性、灵活变化性、即兴调整性等特点,而具有单向性、一次性、不变性的特点。

  2.规范性

    传统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要求要求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做到用语、用字规范,发音标准。而据叶小川观察发现,手绘微课被用于课堂形式的教学时,其教师的有声教学语言与传统课堂教学语言并无区别。而如果手绘微课被用于非课堂形式网络教学,则对其教学语言有更多规范性的要求。

由于教师授课对象为广大网民,其中可以包括各类愿意参与听课的人群,男女老幼,甚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跨越学科,跨越国籍。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听课人员的固定,范围的有限, 手绘微课授课对象的构成人员要复杂随意得多,授课服务覆盖地域广阔,且师生间彼此互不相识,并在不同时空里非面授教学,因此手绘微课教学有声语言同灵活多变、随时调整、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口语有着显著的区别,在导语、主体语、结语方面有着约定俗成的模板化的语言表达,即具有规范性。下面从导语、主体语、结语三个方面举例分析。

 (1)导语

导语即教师授课的开场白,是教学语言篇章结构的开头部分。其目的是导入正式讲授的内容。传统课堂教学中导语,有的开篇明义,有的迂回曲折;有的详细,有的简略。而手绘微课教学中导语大都是先问好,接下来是表示高兴或欢迎,且大都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例如:老c手绘微课中开场经常会说“同学们,欢迎来到老c课堂,今天我们要学习人体器官结构...”、“大家好,我是老c,这节课继续学习细胞结构...”。有一些导语会加上承接上一节课的内容的过渡语,比如杨静在他的手绘微课《一般过去时态》中提及了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Hello,boys and girls,小学英语语法小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现在进行时态,现在我们来复习巩固一般过去时态....”

  (2)主体语

主体语即教师用来正式授课的语言。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在正式授课前,教师授课内容可以按照原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该讲什么、如何讲、如何表达教师都会心中有数,甚至可以照稿宣科,因此具有更强的书面性和正式性,接近于演说、报告式的口语。体现在无论从内容、还是从表达内容的手段来说,都必须经过仔细的思考、必须考虑言语的质量、正确性和清晰程度。

例如:“牛物理”老师在《手绘物理公益微课:公共质心》中有一段书面性的讲解语录:“质心就是物体的质量中心,它是一个假想的点,集中了物体所有的质量......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尽管距离遥远,地球的质量又是月球的81倍,然而他们的公共质心仍然偏离地球的球心,地球的半径是6371千米,公共质心举例地心大约4671千米,因此说月球围绕地球转其实是不准确的,事实上地球和月球都在围绕着它们间的公共质心运动,大约27.32天转一圈,对于太阳系来说问题更复杂......”。这节课,“牛物理”老师对于公共质心的讲解到位,做到了数据真实、举例充分、逻辑清晰、语言晓畅、语音标准,整体极具规范性。

  (3)结语

结语是教学语言篇章结构的结尾部分,作用即结束课堂讲解。传统的课堂教学结语常包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下课”、“感谢同学参与”之类的语句。而手绘微课教学结语也包含了这类语句,但据叶小川观察来看基本上没有说“下课”的,通常会概括全篇要点、重点,提出学习要求等。

例如:巍老师在其手绘微课《小巍聊地理:宝岛台湾》的结语是这样说的:“亲,本次学习即将结束了,让我们进行微小结吧。经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它矿产资源、水产资源、农产资源、森林资源十分丰富,这主要受益于亚热带季风季候、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台湾早日归来,祖国更加昌盛富强。”这段结语中巍老师总结了学习的要点,并表达了爱国情感。类似的手绘微课还有巍老师其他的手绘微课视频。

  3.学生称谓个人化

学生称谓的个人化指手绘微课教师在录制微课视频时对学生选择“你”这种个人性的称谓。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一个班级、一群学生,所以“同学们”“你们”这一类集体性的称谓常常挂在嘴边。而手绘微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常常以个人为单位来观看。因此,教师在进行录制时,是否应该适当改变称呼,使用“你”“亲”等个人化、亲切化的语言呢?这样是否有助于提升对学习者的吸引力?

叶小川观察大量优秀的手绘微课视频,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称谓包括“同学们”、“你们”、“大家”等集体性的称谓,以及“你”、“亲”等个人性的称谓,以及“我们”、“咱们”这种既是集体性又是个人性的称谓。为了探究手绘微课教师对学生称谓的使用情况以及选择意向, 叶小川在4个主要的手绘微课学习交流q群里发起了群投票。为了是投票结果更具有针对性,叶小川排除“我们”“咱们” 这类属性不明显的称谓。为期3天一共有48人投票,投票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投票结果可知“你”的选项得票有27票,多于“你们”、“同学们”的21票。于是,叶小川在群里询问了参与投票的教师选择的理由,理由不一。选择“你们”、“同学们”的代表性理由是这类集体性称谓是平时课堂常用的,已经用习惯了。而选择“你”的教师大都表示,“你”、“亲”这类个人性称谓具有亲切感,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能够提升教师语言对学生的吸引力,还有的教师说她那学校的老师做手绘微课都是以“你”作为对学生的称谓的。因此,经过次番探究,叶小川认为手绘微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使用个人性称谓。

  结语

本文探究了手绘微课教学语言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和一般微课教学所具有独特性,具体从无声教学语言方面探究了其简洁性和节奏性,从有声教学语言方面探究了其单一性、一次性、不变性、规范性以及学生称谓的个性,还探究了有声和无声教学语言相结合的高效和谐性。探究的目的在于为提高手绘微课教师语言艺术提供一点帮助,帮助提高手绘微课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与评论